?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娛樂

一個雞娃媽媽的血淚史:不會浪費生命的孩子,永遠學不會成功



允許孩子讀一些無用的書,做一些無用的娃媽事,花一些無用的媽的命時間,感受人生的血淚不同滋味。

這亦是浪孩永偉大的父母。

作者 | 六六媽

我的費生兒子小宇,今年上高一了。遠學

從小學到初一,成功他成績都特別好,個雞基本就沒出過全班前五。娃媽

當然,媽的命這也歸功于這么多年我雞娃的血淚努力,從上小學開始,浪孩永每天小宇放學我都要盯著他學習,費生幾乎沒什么課外娛樂。遠學

初二那年,有一段時間他成績下降特別厲害。

我心里很是著急,思來想去之下,我給他請了一個家教,二、四、六各一次,還把他每周一次的踢足球時間給擠掉了。

為此,兒子跟我激烈抗議,卻被我無情擋回去了。

你別說,補課果然有用,不到半年,小宇成績就有所回升。

中考的時候,我本以為小宇考上市重點沒問題,沒想到他卻以5分之差失之交臂......

拿到成績的那一天,我特別生氣:“你怎么考的?從今天起你不準用手機了!免得老分心?!?/p>

從那以后,兒子開始變得急躁、情緒化,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,每天都渾渾噩噩的。

就在前一陣,他竟然跟我提出不想去上學,因為一上學就焦慮、頭疼......

我心急如焚,實在不能理解一向優秀的兒子怎么變成了這樣。

帶著這種困惑,我開始嘗試尋找答案:看教育類書籍、上網搜索相關知識......

我才醒悟,原來這些年,是我一直做錯了!



電影《陽光普照》中,父親老陳有2個兒子。

大兒子阿豪是典型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他品學兼優,高大帥氣;

就是這樣一個如陽光般耀眼的少年,在某個極其普通的夜晚,整理好房間,收拾好衣物,從窗邊一躍而下,自殺了。



原來,完美的阿豪看似光鮮亮麗,卻背負了父母所有的期望,在外面跟人說只有一個兒子,回到家就跟阿豪說:

“弟弟不成器,只能靠你了;你是我們全家人的希望……”

父親還把自己視為寶貝的筆記本送給他,上面赫然寫著“把握時間,掌握方向”。



但阿豪至死也沒在筆記本上寫過一個字,因為他的全部時間都貢獻給了學習,根本沒有空間留給自己。

自殺前,阿豪在發出的簡訊中寫道:

“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,那天太陽很大,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。
我環顧四周,所有動物都可以找到陰影躲起來,包括你、我弟,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。
可是我沒有,我沒有水缸,沒有暗處,只有陽光,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,明亮溫暖,陽光普照?!?/strong>

弟弟阿文雖然到處惹是生非,但會為了心愛的人闖禍,會發怒、悲傷,迸射出生命的活力。

而完美無瑕的阿豪,雖然像太陽一樣永遠燦爛,卻如同行尸走肉,毫無生命力。

沒人關注他的喜怒哀樂,他活著的全部意義也只是努力學習,完成父母的期望。

所以,在他考醫學院失敗后,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崩塌了,只能用死亡把自己封印在了最好的年華。

看完這個電影后,我不由得想起了兒子小宇。

這么多年,小宇也一直是在我的密不透風的管理下成長,學習幾乎占據了他的大部分生活。

回頭想想,他的愛好并不多,男孩子喜歡的電子游戲他也不怎么玩,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和朋友一起踢足球,可就連這短暫的休閑時光都被我剝奪了。

我不由得羞愧不已。

每個人都想有自己的獨立意志,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,這是生命的根本動力。

如果父母無情地霸占孩子的意志,侵占孩子的獨立空間,那只會剝奪孩子人生的“陰影”,損害孩子的生命力。





還記得《北京第一代雞娃的血淚史》的作者王食欲嗎?

從小學一年級開始,她的人生就被學習和各種興趣班填滿。

她的周末特別忙碌,除了吃飯,其他時間都在上課,同時還要完成學校及9個沖刺班的全部作業。

初二那年,她喜歡上了寫作,還偷偷寫了十幾萬字。

被媽媽發現后,曾嚴令禁止,認為女兒應該先將精力放在學習上。

從那之后,王食欲的精神狀態不太好,還經常頭疼,對未來充滿絕望。

后來,哪怕是她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影,這么多年的“雞娃模式”依舊給她留下了很多陰影:

敏感多疑,獨處時經常會莫名落淚;

經常徹夜失眠,在英國留學時期甚至有一天想要跳海自殺,還好當天因為天氣原因才作罷;

她內心始終有根緊繃的弦,只要有一天沒有學習就會有負罪感,會苛責自己;

交過2個男友,不過都匆匆分手,每次約會都掐著表,唯恐浪費時間......

媽媽永愛對于自己不遺余力雞娃的行為,表示非常后悔:

如果再來一次,在女兒幫忙擇菜做飯時,教教她做飯的方法,而不是說,不要在這兒浪費時間。
如果再來一次,她想把童年的快樂還給孩子,帶她去游樂園、去旅行,讓她和朋友盡情玩游戲;
如果再來一次,她想無條件支持孩子感興趣的事,讓孩子去找尋自己的幸福......

后來,這位媽媽開始尋找幫助女兒自愈的方法,鼓勵女兒花費一下午去做動物形狀的蛋糕,把當初喜歡的寫作撿起來,像小時候一樣去寫日記……

沒過多久,女兒的狀態越來越松弛,還出版了自己的小說。

我想,我也找到如何治愈兒子的方法了。

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時間裂縫,去做一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。

這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孩子的生命在自由呼吸的時刻,是孩子的個性在自由發展的時刻,是人生的意義在逐漸顯現的時刻。

不會“浪費”生命的孩子,永遠學不會成功。





養育孩子,我們難免功利。

然而,在功利之下,藏著父母深層次的焦慮,孩子也深受影響,過早地失去了內驅力。

我想,一個幸福充實的童年,孩子應該被允許做這些“浪費生命”的事。

  • 允許做無用的閑事

白巖松在廈大演講時說過這樣一件事:

世界杯奪冠之夜正逢周日,雖然第二天周一兒子還要上學,但他仍答應了孩子通宵看球的請求。

第88分鐘,兒子喜歡的球隊以1:2落后,兒子傷心地哭了;
隨后2:2扳平;
第93分鐘,比賽即將結束,千鈞一發之際球隊臨門一球,以3:2的比分反敗為勝,兒子也跟著熱淚盈眶。

白巖松說,自己只是干了一件很小,但天下父母都不敢干的事,那就是讓孩子花時間做點無用的事。

他擲地有聲地反問:“請問在中國的教科書中,還有哪一堂課,能夠比這次熬夜看球更好地詮釋‘絕不放棄’四個字嗎?”

其實,很多看似無用之事,卻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佐料。

比如下幾盤象棋,釣幾尾小魚,觀察一下午螞蟻,看幾本閑書......既能收獲純粹的快樂,也能更好地認識世界。

一個松弛幸福的童年,孩子應該有一些時光去做自己喜歡的,不那么功利的事情。

  • 允許擁有自己的愛好

看過這樣一句話:

“當你的人生有一個愛好,你永遠不會孤單,不會絕望,這真的很寶貴?!?/p>

這種愛好,不是父母強制報的興趣班,而是孩子發自內心的熱愛。

這份熱愛,將會是孩子釋放情緒的途徑,無聊時的寄托,前進時的力量。

紀錄片《小小少年》中,有一個叫殷然的男孩,特別喜歡研究昆蟲。

對于兒子這個小眾的愛好,殷然的父母并不覺得怪異,反而表示尊重,支持他在家里養了200多只昆蟲。

所以,我特意買了一個足球送給兒子表示歉意,還決定把曾經剝奪的兒子的足球時間還給他,讓他踢個夠。

我想,一個有愛好的孩子,他的生活必然是鮮活的、生動的,他的精神也必然是充實的、有意義的。

  • 允許自由自在地玩耍

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張時間表:



高一的孩子,早上6點就要開始晨讀,晚上10點才結束,簡直分秒必爭!

孩子沒有喘息的時間,也沒有釋放的空間,不瘋才怪。

一個孩子的童年需要玩耍、運動,去激發出蓬勃的生命力。

來自成都的17歲女孩張恒一被牛津大學錄取,拿到了西南地區唯一的錄取offer。

談起成功的秘訣,她卻坦言:“其實我根本不是學霸,我只是非常愛玩愛探索?!?/p>



初入高中時的恒一成績并不拔尖,而且既要準備高考,又要申請出國留學,壓力特別大。

但她在拼搏之余,還參與了各種社團活動,演話劇、唱歌、彈吉他、打羽毛球等。

也正是這些課外活動,舒緩了她的壓力,也激發了她的自信心。

我決定以后每天晚上不再盯著兒子寫作業,只要他把作業寫完了,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;

每周末都要組織一次全家出游,爬山、野營或者去游樂場等。

一個被允許自由玩耍的孩子,內心才會更強大,更抗壓,專注力也會更強。



吳曉波在給18歲女兒的信中寫道:

你要知道,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,你需要判斷的僅僅在于,這次浪費是否是“美好”的。

孩子想做的事,不管是否有用,只要它是美好的、快樂的、積極的,我們就應該允許它發生。

孩子會在一次次的“浪費”中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,進而找到生命的意義,并為之不斷努力。

所幸我沒有太晚領悟到這個道理,一切還有挽回的機會。

點個“贊吧 ”,希望我的經歷能夠帶給各位父母一些警示,給孩子努力與浪費兼備的美好人生。

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熙熙攘攘的一生中,學會安頓自己,做自己的國王。

分享到:
?
日本免费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